0371-63934118
63921550
63910120 63914606
63974598 63928159
发布日期:2020-09-25 17:25:25
9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协办,郑大一附院、郑大二附院、河南省医师协会和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安全支持年会”在郑州召开。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院荣获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体外膜肺氧合ECMO培训基地”,并一举拿下“2019年度数据登记最佳贡献中心”“2019年度飞跃中心”“2019年度最规模中心”三项大奖。此项国家级体外膜肺氧合ECMO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填补了我省在体外生命安全支持领域的空白,是全国17家国家级ECMO培训基地之一,也是我省目前唯一一所国家级ECMO培训基地。
我院院长刘剑波代表承办方致辞,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重点介绍了我院的重症医学科。我院的重症医学科始建于2006年,是郑州大学教学基地之一。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特色突出、人才优势明显,是国内目前规模领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重症医学中心之一。我院的重症医学科2012年成功实施了全省首例ECMO应用病例,填补了省内空白;2015年成功实施了全省首例清醒状态下的ECMO,再次实现省内零的突破;2016年成功为一名怀孕28周的孕妇应用ECMO技术,保证了母子平安并成功诞下婴儿,开创了国内先河;2017年为一名出生仅5天的早产儿成功实施ECMO技术,标志着我院ECMO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截至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已经先后进行了四百余例ECMO,成功率超越整体ECMO救治人群成功率,同时,我院坚持每年举办“河南省ECMO高峰论坛”、“全科医师培训——机械通气培训班”,尤其是今年刚刚成立挂牌的“全国ECMO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全省重症医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及培训;为更大范围扩展ECMO的救治区域,2020年度先后成立ECMO豫东、豫北、豫西、豫南四大分中心,彻底实现“一小时上机”救治圈,使距离我院院区较远的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真正实现“虽远必救,再难必援”的承诺。
今年上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我院在疫情期间一次性向武汉援助了5套ECMO设备,为打赢一线的阻击战争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也展现了河南省重症医学学科的进步与实力。
会上,我院的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向会场人员介绍了有关ECMO的相关报告: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刘小军介绍了《郑大二附院2019年ECMO数据汇报》,还简要向大家介绍了《理诺珐卫星会—体外生命支持的新武器》,同时发起了关于理诺珐卫星会在医疗上应用的讨论。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祁绍艳在会上做了《ECMO在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的报告。李付华、郭燕、吕会力等人做了《ECPR患者的脑功能监测》、《DuoFlo应用介绍》、《ECMO插管安全与艺术》等报告。
据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组建于2012年5月,2017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授予《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被河南省卫计委授予《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目前ICU床位62张,其中包含ECMO独立病区20张床,也是国内第一家ECMO专科病房,平均每年收治危重症患者近2000人,其中ECMO病例每年大于200例以上(ICU独立一站式管理模式),连续八年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河南省ECMO高峰论坛》、ECMO实操及ECMO动物实验培训班,为重症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了河南省ECMO的建设和发展。
2012-2020我院ECMO团队创下了几个之“最”:救治成功的患者中,年龄/体重最小ECMO只有2.76公斤;年龄最大的ECMO93岁;体重最大ECMO患者125kg;转运最长距离ECMO1900公里;是联合最多设备重症转运ECMO(ECMO+IABP+心脏起搏器+呼吸机);中国大陆第一例ECMO选择性深低温脑保护Duoflo技术。我院重症医学科ECMO教学师资和硬件匹配也值得一提,在科室主任刘小军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集ECMO呼吸支持学组、循环支持学组、创伤救治学组、中毒救治学组、脑保护学组、急救小组及护理小组于一体的全方位监测护理病人的救治体系。(文/冯光耀 吴怡君 图/李聪)